姓名:陳喜聖
實習企業:台灣拜耳
部門:生活優化事業行銷部
地點:台北101大樓 53F
當初有面試哪幾間公司?
台灣拜耳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劇本實驗室
拜耳是間什麼樣的公司?
我想大家應該比較少有聽過拜耳這間公司。但它可是全球財經前500大的企業。之所以大家比較沒聽過的原因,是因為大部份拜耳的服務是B2B,但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阿斯匹靈。沒錯,這味藥方就是拜耳創始的。拜耳來自德國,它有三大事業體,分別是:材料科技、作物科學、醫療保健。而我實習所待的是醫療保健事業群下的生活優化部門的行銷部。這個部門主要是進行醫療科技的市場研究與行銷方案的制定。
拜耳在台灣的總公司目前設立在台北101大樓的53到55層。能夠設立在此的企業,基本上都能排進全球財星前五百大企業。像是拜耳樓上有Google,樓下則有麥肯錫當鄰居。除了位在全國指標型的辦公大樓外,軟性層面的企業文化對「人」也相當重視。或許有學弟妹會好奇,這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呢?企業文化從小細節就可看得出來。光是為了arrange這次實習計畫的面試,拜耳就特別為租下台北101大樓的國際接待廳,一天租金要20萬,還要在半年前就預約才能訂得到位置。並安排近20位主管來替我們面試,光是要請這些忙碌的主管排開自己的業務,就工程浩大。
基本上,台北101的辦公大樓,閒雜人等是不能進去的,為了怕我們這些沒有進去過101大樓內部的面試者會走錯路,在面試的前幾天還特地傳簡訊通知面試者如何進到位於36層的國際接待廳。並在面試後,特別請101大樓內的國際接待廳準備高級茶點,讓面試者舒緩壓力,並且還為每位面試者拍照、錄製面試後的感言…種種細節都透露出拜耳公司對實習計劃的重視。
到了公司的頭一天,公司帶我們這群小毛頭去吃東區知名的Brown sugar餐聽接風,一客動輒七、八百塊。在實習到了中期,公司主管還特定為我們安排一場到主管家頂樓進行美式BBQ,在那裏用大型烤肉架(美國影集出現的那種)邊吃烤肉、邊欣賞著不遠的101台北美景。到了最後一天結束後,公司為了送別我們,特別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畢業典禮,邀請我們的家長一起來共享我們的榮耀。有好多家長是第一次進到101大樓內部,無不感動公司的用心安排,還不光只是這樣,那天下午畢業典禮完後,公司還帶我們到金色三麥,來個不醉不歸的踐別。有好多的第一次,都是在拜耳實習中經歷的,第一次的美式BBQ、第一次的金色三麥。可見拜耳對「人」是如此的重視。也正因如此,大家在實習的最後一天都非常不捨的留下眼淚,感嘆時間怎麼飛逝的如此迅速。
面試的流程?會問什麼問題?
拜耳的面試主要分為三關,第一關是拜耳特製履歷的撰寫。在這一階段,只能儘量去揣摩拜耳究竟想要什麼,要放哪些資訊在履歷表上。這裏有個先決條件,就是過往的平時要累積足夠的經驗,不論是社團、參賽…都好。這樣才會有足夠的素材來寫履歷。
接著是第二關的初、高階主管的面試。面試中大致會問一些基本的問題:例如你本身的學經歷、曾經擔任的職務,在這個職務中遇到了什麼挑戰,最後如何解決?這一生最重要的決定是什麼?你取捨的關鍵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在面試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所以平時就要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這也給我一個啟發:那就是要把自己視為將來可能成名的人來思考自己的一生。我們都知道人在成名後,往往會出版有關的自傳,而且自傳內容鉅細麾釐。難道你都沒有質疑過為何這些人可以將自己過往的事記得這麼清楚,那是因為他們都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們平時就在思考這些面試會問的問題。所以當他們要用的時候,都可以隨手捻來。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個「知己」,就我的領悟而言,並非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個性,而是要時時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記錄下來,自己是演員、也是編劇。
第三關是團體模擬面試。在經過第二關的面試後,主辦單位通知我可以進入隔天第三階段面試,當時我才知道自己是從將近160位的候選人中被挑出的,其中不乏來自國外名校的留學生。一聽到這樣的消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很高興自己竟然能夠脫迎而出;憂的是害怕無法勝任接下來的模擬面試。因為據說這樣的模擬面試,是拜耳用來拔昇高階主管時,才會祭出的手段。想必難度自然不低。當時我自我勉勵說:只有試了才知道,如果沒過,至少也証明了自己可以到最後一關,而且還經歷了拔昇高階主管才會用到的專業面試,沒有什麼好損失的。
那到底何謂模擬面試呢?以我所經歷的來說,我們當時是8~10人一組構成一個假想的公司決策團隊。主辦單位會在現場指派一個類似個案分析的案例,要我們假裝自己是該公司的成員,而該公司的市場正面臨到某種挑戰,問我們要如何解決。對面試者的第一個挑戰是要有自己一套符合邏輯的想法,接著是在有限的時間整合大家各自的想法。我再強調一次「時間是有限的」,那時我們從提出想法到整合成一份分析報告,並作成簡報上台呈現,僅有短短的三十分鐘。這之中要如何在大家都不熟而且相互是競爭對手的狀態下,兼顧團隊分工、匯整的難度可想而知。而且現場有將近12位的評審在旁觀察每位面試者在團隊中的言、行、舉止。也就是說,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許在第二階段的一對一靜態面試,還可以假裝。但到了這階段的模擬面試,就會露出馬腳。而這正是拜耳人資部門想要抓住的真相,她們想知道你真實的特質是什麼。這也是外商非常重視的關鍵。
在這裏偷偷透露一個拜耳的評分關鍵。除了你個人所展現出來的邏輯、表達、台風外,更重要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你是不是一個會支援你團隊的人。而這種團隊合作的態度,正是拜耳企業文化中相當重視的一環。這也是我會被錄取的主因。
怎麼向他們介紹服科所?
我個人是以自己這一年所進行的老人遠距醫療服務來作為介紹的實例,向面試官說明我們的研究先重在了解老人究竟在於目前的服務體系中尚有哪些需求是未被滿足的,我是如何整理這些發現。
但令人意外的是,我發現業主其實不太在乎你是什麼科系,基本上會進入面試,有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清大這個牌子。並且對外商而言,你讀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格特質,所以他們比較會注重你在以往的團隊經歷中扮演什麼角色,你如何處理挑戰,你能否把你的經歷快速而清楚的說明給他們聽。所以事實上面試過程中,主管大概只用了90秒不到聽我對服科所的介紹,隨即面試官就把問題的焦點放在其他有關人格特質的問題上。但我想這個部份是因不同企業文化而異,外商比較在乎的是你這個人的本質。
STAR原則:你向人展現態度的一個好工具
在拜耳實習,有一個工具是我學到相當好用的面試技巧,那就是STAR原則。S就是Situation:你遇到什麼樣的問題?T就是Task:對於該挑戰你所需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A就是Action:你作了哪些事情來達成該目標?R就是Result:最後的成果有哪些?這個工具是不論到哪兒都適用的。現在是自我推銷的時代,要如何在短時間內,讓雇主了解你可以給予他什麼價值,平時就要將自己在團隊合作的經驗作整理,以利面試階段隨時都有可用的例子。
對於未來也想到拜耳實習學弟妹。我建議可以將過往你們所參加過的較為大型的活動舉辦經驗、社群網絡經驗、參賽經驗依照STAR原則進行整理。拜耳對於你在之中是否能展現主動積極去解決問題的態度相當重視。而這正是我們常常在職涯書刊會看到的:「態度決定高度」。但我們卻比較沒有進一步去思考的是「要如何在極短的面試過程中,讓主考官知道你的態度?」。這就有賴於我們平時是否有去整理自己的經驗,並系統化的呈現。其中「STAR原則」確實是個不錯的工具,值得大家學起來。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工作內容嗎?
在實習中,我們總共運行了兩個專案。第一個專案是實習計劃O.P.P(outstanding pathfinder program)的品牌形象建立。所謂的O.P.P計畫,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學生透過實際執行專案任務,從中學習到如何從無到有塑造一個令人留下記憶的品牌形象。讓顧客可以快速被我們所傳遞的品牌價值抓住目光。
為了可以讓參與專案的實習充分理解到如何形塑品牌,公司特別為我們上了一堂品牌指導手冊(Brand book)的專業課程,請到公司內部熟稔品牌包裝的關係經理來給予我們訓練。而我們這次選擇以專屬網站來作為我們傳遞品牌價值的途徑。在實作的過程中,我們從討論品牌定位、族群、價值、核心精神…到口號、宣傳。花了我們相當的力氣來釐清這些看似簡單,但思索起來卻又非常困難的基本元素。
然後光是定義出品牌指導手冊(Brand book)還不夠,當我們實際要將其落實到我們的專屬網站的時候,才發現紙上談兵與實際作出成品之間的落差。因為所有實習生並沒有品牌操作的經驗,所以在製訂上位的品牌指導概念時,較難想像這些概念真正實作成產品後,將會是什麼樣貌。也因此,我們又花了相當的時間回頭修正指導手冊,以利後續品牌包裝的進行。從這個經驗中,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務的差距,真的要在作中犯錯,才能狠狠記住。也讓我對品牌形象有較深刻的感受力。所以回到校園來,就會對於自身系所應該如何行銷屬於自己的品牌有更多的使命感與覺察力。
而第二個專案是以社群網路行銷「幸福講堂DVD」。大家可能沒聽過「幸福講堂DVD」,它是2010年第一屆O.P.P實習生與陶晶瑩所成立的姊妹淘網路行銷公司所合作的一系列有關兩性健康性知識的節目影像。其節目風格有點類似於時下大學生所收看的「大學生了沒?」。姊妹淘公司希望透過這一系列的節目來宣導正確的性知識。當時第一屆的任務是企畫節目內容、邀請講者、處理場地租借…等。有點像是搞一個電視節目出來。而到了我們這屆的任務,則是負責將她們當時所錄製的節目DVD推銷給潛在的銷售族群。
以往我們在行銷課本中,學到銷售產品有幾個步驟。使用者要先知覺到有這項產品存在,然後產生興趣,進而購買。但我們這項產品最大的問題正在於第一個階段:消費者對產品的知覺度不夠。簡單來說,就是沒有知名度。所以我們第一步要作的就是希望透過年輕人常用的社群網絡平台—臉書,來作我們來抬產品知名度的途徑。在定義清楚首要目標後,接下來的討論都是圍繞著如何提升知名度來進行。緊接著我們採取便利貼來激發大家對實際的行銷方案進行腦力激盪,但發現大家似乎很難提出夠多的點子,於是頭兩天幾乎是在腦殘與冷場的氣氛下進行、士氣十分低落。當時我也苦惱於思考究竟問題出在何處,是腦力激盪的方法不夠好?還是大家態度不夠積極。後來在一場行銷主管對我們分享實務作法時,我抓到了她說的一句話:「生命經驗的厚度是決定腦力激盪是否產出Good idea的關鍵。」剎時,我才悟到原來大家會在構想行銷方案時卡關,是因為大家平時並不太注意商家是採取何種行銷手法,在沒有足夠生命厚度的支撐下,當然難以提出好的點子。
或許讀到這裏你會好奇:「那你們當時是如何克服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硬作,因為沒有夠好的方案也是一種作法,但唯一不變擺在眼前的事實是Deadline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在期限前交出具體可行的行銷方案,於是我們開始放下當初那個好高鶩遠的想法,我們不再堅持要想出多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驚世創意。大家終於妥協了。我必須承認方案並不怎麼有創意,但至少是大家所達成的共識。這讓我學到了只有「共識」才是真的議題。而它卻必須經過時間與苦熬才能從團隊成員間的讓步換來,完全快速不得。或許有人會質疑說「讓步」不會造成品質的下降嗎?我倒覺得「讓步」沒有不好,因為對目前大家的程度而言,只有實作才能累積下次進步的能量,也才會知道原來那些紙上談兵的概念,實際操作起來會產生哪些實際的效果。這是從死的行銷概念到產生活的行銷血肉,所要經歷的必然過程。
如何將服科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習工作上?
我覺得主要是二個部分,一個是專案管理,另一個是Brandstorming。關於專案管理一直是所長在課堂上所強調的,其實就那就是「自我時間管理」。如果不能做好自己本身的時間管理就會影響到團隊的工作進度。舉例來說,我們要架設一個網站,這一個網站必須從頭做起,而且還必須跟不同領域的學生一起合作,但每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進度都不一樣,如何在Deadline前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考驗著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了。
另一個部分就是服科所教的方法論確實有助於創意的發想。舉個我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印象很深刻例子:我發現很多學生其實並不懂得如何用便利貼來進行想法的發想,當我開始邀請大家用便利貼來作腦力激盪的時候,竟然有人說用便利貼很浪費紙張,會製造汙染,這種讓我不知所云的想法。於是我很強硬的要大家先試試看,結果我們這組先行後,效果不錯,後來其他組看到也陸續跟進。對我們服科所學生理所當然的手法,對於大部份其他系所的同學而言,卻不容易被接受。但不說你不知道,我所待的部門主管,他們開會時正是用便利貼來進行點子的發想。
實習後最大的收穫是?
我想是對一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有較深刻的體會。在上班期間,基本上為了避開早上塞車所以我會特別早起來,大概六點就起床,然後約早上七點就到我上班的地方(台北101大樓)。然後一直工作到下午六點。滿多的時候我會繼續留到晚上十點。因為家裏沒有網路回家也不能作其他事,頂多是浪費時間看電視、並且要忍受下班的塞車潮。這樣工作下來,發現自己的身體會特別容易疲倦,才深覺自己的體力不夠,這深刻的讓我決定要把握剩下一年的研究所生活,好好鍛練體力。身體真的很重要。要有一套管理自己健康的良好習慣。這也是我建議各位剛進研究所的學弟妹一定要好好累積的體力資本。
另一個比較深刻的體悟是對要走管理的人而言,專業真的是出社會才是新的學習的開始,學校學的東西是基本的作事方法,例如自我時間的管理,如何快速的把事情作好,如何管理眾多任務同時進行,這些都是出社會後,必備的基本功。要好好把握在研究所階段,養成良好的作事習慣,這也是「態度」的一部份。在此分享一段很受用的話:進入研究所並不會改變你,唯有在你視這裏為改變過往無效率作事模式的起點,研究所才會讓你升級。這也應証了所長一直向我們提及的一句話:「你不可能用同樣的自己,換取不同的未來。」如今,我才稍微懂了。
最後,想送給未來要去職場實習的學弟妹一只錦囊。
儘量在碩一的一年之中,把你對自身職涯發展的種種問題準備好。
或許你會好奇為何要作這件事。我想大部份學生之所以會願意付出兩年的機會成本拿取學位,最主要是希望未來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雖然出發之心是如此的關心未來工作,但卻很少花時間去收集有關資訊,即使收集了也因為沒有實際工作而無法判辨該資訊是不是正確。若這時候有個業界主管給我們即時的經驗傳承,相信可以省下需多彎路。
雖然拜耳是間藥廠,對於大部份服科所的學生,應該不會在藥界工作。但若是就此以為這個產業與我們無關,那就是大錯特錯。我們要知道一個有規模的企業,由各個部門所組成,舉凡:人資、行銷、資訊…等等。這些部門主管並非一開始就在拜耳,他們很多是從不同產業、不同職位歷練上來的。是此,只要你把相關問題準備好,一定可以在一間好的實習單位找到可以請教的業師。這也是我在實習後才想通的。所以碩一當進來的新生,可以在這一年之中,多多找尋職涯資訊,並累積相關問題,相信能讓將來實習時,從這些優秀的主管身上學習更多。
進一步閱讀:七年級打工族真難管?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1356&page=1
有任何問題想討論歡迎寄信:
Kelsang.chen@gmail.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