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姓名 許懿丰

畢業校系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一、心路歷程

大學的時候讀的是心理系,我也很喜歡心理學,但是後來認知到自己並沒有那麼想要以心理師作為職業,也不打算針對其他子領域往學術研究的路發展。其實原本也沒有特別想讀研究所,但大三的時候修了系上的設計心理學,發現自己很喜歡使用者經驗設計和設計思考,加上對消費者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的興趣,我開始尋找這些興趣最佳的結合點。從商業設計、互動設計、到社會設計和服務設計,我發現,比起聚焦於產品或介面,我更喜歡服務科學對整個系統與策略的涵蓋,也許它也更適合沒有設計背景的我。也是在一次到交大應藝所問學長問題的時候,因緣際會認識了清華服科所,並在後續更深入的瞭解後,決定了這是一條我想嘗試的路,清華服科所也是我唯一推甄的系所。    

 

二、為什麼是服科所

1.以人為本

我很喜歡服科所的核心概念:以人為本。那也是心理系帶給我的,期望在任何學習之中都能永遠保有一份對人的重視和理解。

2. 多元背景&跨領域環境

服科所的跨領域特質很吸引我,因為我很享受用不同思維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的過程。在這裡真的遇見來自各領域的同學,有時候也會跟IMBA的外國人一起上課,加上很重視討論、分享跟合作,所以有很多交流想法的機會,是個好玩的學習環境。

3.活潑的學習氛圍

從一開始就很嚮往服科所活潑創新的氛圍,實際來到這裡以後,更覺得大家都很有想法,也很樂於分享,就是一個有熱忱而且會想要互相扶持的大家庭,我覺得這是非常珍貴的一件事!

三、書審準備

 

準備書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仔細了解服科所、了解自己、然後去凸顯兩者之間的關聯,真誠表達自己的動機、特質、相關經歷,也適度展現優點。我覺得服科很重視動機和人格特質,而經歷不在多,重點是能深刻寫出它帶給你的影響。

 

    還記得下定決心要推甄的時候大概是七月初,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到處找資料了解服科所的推甄要求,也打了好幾次電話問所辦姊姊問題(謝謝軒妏不厭其煩的回答我><),內容也是從七月一路改到送審,從洋洋灑灑一大篇慢慢修到盡可能讓文字精煉又不失情感,龜毛的嘗試了很多種敘述和排版方式,大概有十幾種版本吧! 可以多請朋友或家人幫忙看比較不會有盲點。

 

    另外,也很建議善用視覺化的表達,我從一開始就是以作品集或雜誌那樣的形式去發想,為此還借了很多平面設計的書來找靈感,版面上也是盡可能確保我最想呈現的東西都能一目瞭然,就算教授翻很快還是可以迅速抓到重點。(就像做使用者體驗設計那樣!思考教授閱讀的情境&想看到的會是什麼)

 

    雖然要下很多功夫,但我其實很喜歡也感謝這個過程,重新檢視自己,逼自己回答每一個為什麼,然後更知道自己是誰、是怎麼走到了這裡、接下來又想往哪裡去,內心是很踏實的。

 

四、面試準備/當天狀況

因為自知不是一個很善於表達的人,所以我在書審做得差不多後就開始準備面試了。基本上我的方法就是盡可能做足準備,徹底的檢視自己,那時候我從備審延伸一切想得到的問題然後寫下來,滿滿的六七張紙吧,不時可以拿出來重新思考,有時候過了一段時間也會有些不同的想法。我也有請朋友幫忙模擬面試,總之就是多練習增加信心,能完全掌握的自我介紹尤其要把握。對於自己的劣勢也要準備好如何回應,其實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真的不好的地方也要認真面對,重點是讓老師看到你的積極和決心。

 

   我選的是創新與設計組,當天面試我的是嚴秀茹老師和王俊程老師,個人面試。一開始是英文自我介紹,後來就換成中文問問題,除了動機和一些個人規劃等等,老師也花了蠻多時間問我設計心理學報告的內容,面試整體的感覺沒什麼壓力,真誠的表達自己就好,保持放鬆愉快的心情思緒也會更靈活。

    還記得最後嚴老師問我如果沒上的話怎麼辦? 我告訴她也許我會選擇先去實習、工作,也有可能會決定再試一次,但無論是什麼,我相信只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順序沒有那麼重要,只要一直朝著那個方向走下去就對了。我還記得說出這段話的時候,心底的坦然和信心,信心不是覺得一定會推上,而是我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我在這段過程學到很多,也真的盡力了,結果是什麼好像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我已經得到了更重要的東西。    

五、給學弟妹的話

因為我一開始蠻有這個困擾,所以想在此分享一下à我大學的時候花很多時間在社團,平時也不太在意分數,所以成績真的很不怎麼樣,排名大概只比50%前面一點而已吧,在猶豫要不要推的那段時間還有點絕望的瘋狂爬文找各種成績很爛但推甄成功的例子說服自己XD 總之我覺得服科更重視的是動機、經歷、和人格特質,所以最重要的是真的想清楚這是不是你想走的一條路,如果是的話,就全力以赴吧!    

 

六、聯絡方式

ad1994selina@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清大服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